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城乡供需 > 日常供需 > 寻人寻物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游览良甫河,拜游武帝庙

    王兴丁     2022-04-14 12:47:23     浏览:10    回复:0    点赞:3
    发帖人:王兴丁
    级 别
    贡献值
   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

    搜狗截图22年04月26日0805_4.jpg

          



    在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王庄镇有个居住着几十余户人家的小山村———良甫河村,它距县城二十公里,北接黄龙山,四面环沟,    

    交通不便,穷乡僻壤,是全县的贫困村之一。         



    过去这里却是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千年古镇。据《澄县附志》记裁:良辅建村于唐太宗十年(公元636年),因魏征为辅佑唐太宗良臣,


    其子封居于此,故名良辅。



    明代《澄城县志》载:良辅镇在县城北五十里,因魏郑公(魏征)得名。


    民国五年(1916年)因”辅"与"甫“同音,且处河川而更名“良甫河”。    


    千余年来,魏征的后人们伴随着历史的变迁,时代的发展,在这里过着半农半牧,与世无争,平和宁静的生活。


    如今随着扶贪政策的落实,这个有着千年古镇的村民离开了居住几十代的良甫河,搬到了塬上,留下了这个古村落的原始风貌和历史遗迹










    千年古镇, 人杰地灵

       一良辅与魏谟考略

            


       《澄城附志》记载,良辅建村于唐太宗十年(公元636),因魏征为辅佐唐太宗之良臣,其子孙封居于此,故名良辅。明代《澄城县志》载:“良辅镇在县北五十里,因魏郑公(魏征)得名”。当时全县只有良辅、冯原、寺头(寺前)、长润(窑头)、太平(王庄)五个镇。民国五年(1916)因“辅”“甫”同音,且处河川而更名为良甫河。由此可见,良辅的确是澄城有千年历史的古镇。

    在《澄城地名志·政区历史沿革》中,金、元、明三代良辅里均属王官乡。清代澄城设东、西、南、北四乡时,良辅里属北乡,辖周围灵坡村、灵坡上村、葛家洼西村、葛家庄、合好村、马家庄、良周村、药铺头、杨家洼、东杨家洼、宅庄南村、良辅河东坡、良辅河、关子口、社田村、下富原、上富原、宅庄、张家布坡、宅上南村、宅上村、袁家圪塔、相里23村。

    魏谟(795—860),《澄城县志·人物志》记载:“魏谟,字申之,唐魏征五世孙,世居县西北良辅。良辅为魏征封地,至今仍有魏氏后裔”。魏谟唐太和七年(833)中进士,历经唐文宗、武宗、宣宗三帝,官至宰相兼礼部尚书。唐宣宗李忱对其评价甚高,说“魏谟有祖风”。

    亲们,知道了吧!良甫河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千年古镇。

    今天与大家游览良甫河,参观武帝庙!

    汉武帝庙始建于什么年代已无法考证,唯庙会和祭拜活动至今犹存。据明嘉靖《澄城县志》载:“汉武帝祠汾阴后,道经吕梁、澄城、合阳北境,皆以武帝名山。”清咸丰《澄城县志·祠祀》载:“汉武帝庙一在武帝山,一在搠枪泉上。”另据清咸丰《澄城县志·艺文》载:乾隆岁贡路小千撰《重修汉武帝祠碑记》中有“古有汉武帝祠,由来久矣。相传武帝北征驻骅于此,马渴搠枪泉涌,土人神其事,故祠之……余考西汉遗史,宣帝己酉二年夏,诏曰,孝武皇帝躬仁义,厉威武,功德茂盛,而庙乐未称,朕甚悼焉,尊武帝为世宗,所幸郡国皆立庙,此或祠庙之所由来也”。

      现存武帝庙金代所铸醮盆著文:“维大金国泰和三年,岁次癸亥四月已亥朔二十戊午,良辅镇纠首、王渊等,窃见本镇汉武帝庙,古有醮盆座,岁久无盆,缘此未完,渊等特发虔诚,纠集乡绅、录事及本镇居民,同办成造醮盆一所。”由此可见金元时武帝庙的香火是极其兴盛的。此后,因年久失修,特别是“文革”期间,庙宇彻底被毁,庙会活动停止。1983年以后,当地百姓自发组织祭拜。1992年出于一方民意,重新成立组织。会社以居住地的行政村为单位,共分为11社。设总会长5人,各社正、副会长各1人,共27人组成,分工明确,各负其责,共同管理每年一次的祭拜活动。并集资捐资修建大房3间,作为祭堂,庙会活动逐步恢复。

    良辅古镇牌楼

    远眺良辅汉武帝庙

    汉武帝庙庙前古村巷石洞

    古村巷石洞

    汉武帝庙全景

    汉武帝庙俯瞰

    良辅古镇及汉武帝庙鸟瞰


    良甫汉唐精气传千载


    庙会古今传奇留万代



    却说,自从汉武帝射箭建殿,汉宣帝颁旨修庙,村人相约立庙会,众村会盟祭汉武帝之后,这一带土地,竟年年风调雨顺,岁岁五谷丰登。可谓想风得风,要雨得雨,即使周围久旱无雨,这里的庄稼也有满意的收成。



    正应了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”那句话。这一方祖祖辈辈以农耕为业的人,发生了从富裕到兴仁,从农耕到学文的惊人突变,处处私塾学堂书声琅琅,村村大人小孩尚文崇礼。富户接踵而出,商贾络绎不绝,集市悄然兴起,社会日益开化文明。良甫河村也随之昌盛繁荣,砖挂窑面,高房大厦,如雨后春笋。马头华墙,砖雕门楼,鳞次栉比。大门前青砖月台华丽,槐树下拴马石桩林立。小村一跃成了澄城北部的一方名镇。



    大唐时,这里成为唐太宗时期声名显赫的政治家,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,爵封郑国公的魏征的封地。再后来,魏征的五世孙,官至宰相兼礼部尚书的魏谟,也曾在这里出生并世居于此。因魏征祖孙皆为辅佐大唐之重臣良相,良辅镇由此得名。


    因“辅”“甫”同音,且处河川之内,而更名为良甫河村,河道也随村名改称良甫河,那都是后话。

    却说良甫河汉武帝庙会兴起以后,因祭祀隆重,祈求灵验,信众如云,商贾如雨而享誉方圆百里,一时香火鼎盛至极。良辅河武帝庙会会期是农历三月二十五日。良辅河村的百姓在前一天要打扫巷道,清理卫生,准备食宿,为前来“送神”、“迎神”村社的队伍和香客们提供方便,也要为参加献艺表演和农贸交易的人们提供场所等。“送神”、“迎神”的两个村社,在本社组织百姓社火第二天起驾出发,进入武帝庙前,在村巷之间进行表演,其中,有民俗文化内涵丰富的“洪拳鼓”、“舞狮子”、“扭秧歌”、“跑驴”等民间文艺活动。祭拜前,先由“送神”的村社,把神像送至武帝庙的殿堂之上,摆好香案、花馍、油云、水果等贡品。并与“迎神”村社队伍,在殿堂之前以丰富多彩的民间鼓乐、舞蹈、社火等,为诸神请安正身,亦酬神亦娱人。


    如今,汉武帝庙,历经沧桑,古宇重光,规模影响更大。传承千年的古庙会,已被列入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


   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
    打赏捐赠
    3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